王規,字威明,瑯邪臨沂人。祖儉,齊太尉南昌文憲公。父騫,金紫光祿年夜夫南昌安侯。規八歲,以丁所生母憂,居喪有至性。太尉徐孝嗣每見必為之流涕,稱曰孝童。叔父暕亦深重視之,常曰:”此兒吾家千里駒也。”年十二,《五經》年夜義,并略能通。既長,好學有口辯。州舉秀才,郡迎主簿。
起身秘書郎,累遷太子舍人、安右南康王主簿、太子洗馬。天監十二年,改構太極殿,功畢,規獻《新殿賦》,其辭甚工。拜秘書丞。歷太子中舍人、司徒左西屬、從事中郎。晉安王綱出為南徐州,高選僚屬,引為云麾諮議參軍。久之,出為新安太守,父憂往職。服闋,襲封南昌縣侯,除中書黃門侍郎。敕與陳郡殷鈞、瑯邪王錫、范陽張緬同侍東宮,俱為昭明太子所禮。湘東王時為京尹,與朝士宴集,屬規為酒令。規從容對曰:”自江左以來,未有茲舉。”特進蕭琛、金紫傅昭在坐,并謂為知言。通俗初,陳慶之北伐,克復洛陽,百僚稱賀,規退曰:”道家有云:非為功難,勝利難也。羯寇游魂,為日已久,桓溫得而復掉,宋武竟無勝利。我孤軍無援,深刻寇境,威勢不接,饋運難繼,將是役也,為禍階矣。”俄而王師覆沒,其識達事機多這般類。
六年,高祖于文德殿餞廣州刺史元景隆,詔群臣賦詩,同用五十韻,規援筆立奏,其文又美。高祖嘉焉,本日詔為侍中。年夜通三年,遷五兵尚書,俄領步卒校尉。中年夜通二年,出為貞威將軍驃騎晉安王長史。其年,啊?誰哭了?她?王立為皇太子,仍包養為吳郡太守。主書芮珍宗家在吳,前守宰皆傾意附之。是時珍宗假還,規遇之甚薄,珍宗還都,密奏規云”不睬郡事”。俄征包養網為左平易近尚書,郡吏平易近千余人詣闕請留,表三奏,上不許。尋以本官領右軍將軍,未包養網拜,復為散騎常侍、太子中庶子,領步卒校尉。規辭疾不拜,于鐘山宗熙寺筑室居焉。年夜同二年,卒,時年四十五。詔贈散騎常侍、光祿年夜夫,賻錢二十萬,布百匹。謚曰章。皇太子出臨哭,與湘東王繹令曰:”威明昨宵奄復殂化,甚可痛傷。其風韻遒正,神峰標映,千里絕跡,百尺無枝。文辯縱橫,才學優贍,跌蕩放誕之情彌遠,濠梁之氣特多,斯實俊平易近也。一爾過隙,永歸長夜,金刀掩芒,長淮絕涸。往歲冬中,已傷劉子;今茲冷孟,復悼王生。俱往之傷,信非虛說。”規集《后漢》眾家異同,注《續漢書》二百卷,文集二十卷。
子褒,字子漢,七歲能屬文。外祖司空袁昂愛之,謂賓客曰:”此兒當成吾宅相。”弱冠舉秀才,除秘書郎、太子舍人,以父憂往職。服闋,襲封南昌侯,除武昌王文學、太子洗馬,兼東宮管記,遷司徒屬,秘書丞,出為安成內史。太清中,侯景陷包養行情京城,江州刺史當陽公年夜心舉州附賊,賊轉寇南中,褒猶據郡把守。年夜寶二年,世祖命征褒赴江陵,既至,以為忠武將軍、南平內史,俄遷吏部尚書、侍中。承圣二年,遷尚書右仆射,仍參掌選事,又加侍中。其年,遷左仆射,參掌如故。三年,江陵陷,進于周。
褒著《幼訓》,以誡諸子。其一章云:
陶士衡曰:”昔年夜禹不惜尺璧而重寸陰。”文士何不誦書,軍人何不馬射?若乃玄冬修夜,朱明長日,肅其居處,崇其墻仞,門無糅雜,坐闕號呶。以之求學,則仲尼之門人也;以之為文,則賈生之升堂也壓抑在心底多年的痛苦和自責,一找到出口就爆發了,藍玉華像是愣住了,緊緊的抓著媽媽的袖子,想著把自己積壓在心裡的。古者盤盂有銘,幾杖有誡,進退循焉,俯仰觀焉。文王之詩曰:”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”立品行道,終始若一。”冒昧必于是”,正人之言歟?
儒家則尊卑等差,吉兇降殺。君南面而臣北包養面,六合之義也;鼎俎奇而籩豆偶,陰陽之義也。道家則墮支體,黜聰明,棄義絕仁,離形往智。釋氏之義,見苦斷習,證滅循道,明因辨果,偶凡成圣,斯雖為教等差,而義歸汲忽然,她感覺自己握在手中的手,似乎微微一動。引。吾始乎幼學,及于知命,既崇周、孔之教,兼循老、釋之談,江左以來,斯業不墜,汝能修之,吾之志也。
初,有沛國劉瑴、南陽宗懔與褒俱為中興佐命,同包養網參帷幄。
劉瑴包養網,字仲寶,晉丹陽尹真長七世孫也。少樸直有器局。自國子禮生射策高第,為包養網寧海令,稍包養遷湘東王記室參軍,又轉中記室。太清中,侯景亂,世祖承制下流,書檄多委瑴焉,瑴亦極力盡忠,甚蒙賞包養行情遇。歷尚書左丞、御史中丞。承圣二年,遷吏部尚書、國子祭酒,余如故。
宗懔,字元懔。八世祖承,晉宜都郡守,屬永嘉東徙,子孫因居江陵焉。懔少聰敏好學,晝夜不倦,鄉里號為”孺子學士”。通俗中,為湘東王府兼記室,轉刑獄,仍掌書記。歷臨汝、建成、廣晉等令,后又為世祖荊州別駕。及世祖即位,以為尚書郎,封信安縣侯,邑一千戶。累遷吏部郎中、五兵尚書、吏部尚書。承圣三年,江陵沒,與瑴俱進于周。
王承,字安期,仆射暕子。七歲通《周易》,選補國子生。年十五,射策高第,除秘書郎。歷太子舍人、南康王文學、邵陵王友、太子中舍人。以父憂往職。服闋,復為中舍人,累遷中書黃門侍郎,兼國子博士。時腴膏貴游,咸以文學相尚,罕以經術為業,惟承獨好之,發言吐論,冒昧儒者。在學訓諸生,述《禮》、《易》義。中年夜通五年,遷長兼侍中,俄轉國子祭酒。承祖儉及父暕嘗為此職,三世為國師,前代未之有也,當世以為榮。久之,出為戎昭將軍、東陽太守。為政寬惠,吏平易近悅之。視事未期,卒于郡,時年四十一。謚曰章子。
承性簡貴有風格。時右衛朱異當朝用事,每休下,車馬常填門。時有魏郡申英好危言高論,以忤權右,常指異門曰:”其中輻輳,皆以利往。能不至者,惟有鉅細王東陽。”小東陽,即承弟稚也。當時惟承兄弟及褚翔不至異門,時以此稱之。
褚翔,字世舉,河南陽翟人。曾祖淵,齊太宰文簡公,佐命齊室。祖蓁,太常穆子。父向,字景政。年數歲,怙恃相繼亡沒,向哀毀若成人者,親表咸異之。既長,淹雅有度量。高祖踐阼,選補國子生。起身秘書郎,遷太子舍人、尚書殿中郎。出為安成內史。還除太子洗馬、中舍人,累遷太尉從事中郎、黃門侍郎、鎮右豫章王長史。頃之,進為長兼侍中。向風儀端麗,端倪如點,每公庭就列,為眾所展望焉。年夜通包養四年,出為寧遠將軍北中郎廬陵王長史。三年,卒官。外兄謝舉為制墓銘,其略曰:”弘治推華,子嵩慚量;酒歸月下,風清琴上。”論者以為擬得其人。
翔初為國子生,舉高第。丁父憂。服闋,除秘書郎,累遷太子舍人、宣城王主簿。中年夜通五年,高祖宴群臣樂游苑,別詔翔與王訓為二十韻詩,限三刻成。翔于坐立奏,高祖異焉,本日轉宣城王文學,俄遷為友。時宣城友、文學加它王二等,故以翔超為之,時論美焉。出為義興太守。翔在政潔已,省繁苛,往浮費,蒼生安之。郡之西亭有古樹,積年枯逝世;翔至郡,忽更生枝葉,蒼生咸以為善政所感。及秩滿,吏平易近詣闕請之,敕許焉。尋征為吏部郎,往郡,蒼生無老小追送出境,涕零拜辭。
翔居小選公清,不為請屬易意,號為平允。俄遷侍中,頃之轉散騎常侍,領羽林監,侍東宮。出為晉陵太守,在郡未期,以公務免。俄復為散騎常侍,侍東宮。太清二年,遷守吏部尚書。其年冬,侯景包養網圍宮城,翔于圍內丁母憂,以毀卒,時年四十四。詔贈本官。翔少有孝性。為侍中時,母疾篤,請沙門祈福。中夜忽見戶外有異光,又聞空中彈指,及曉,疾遂愈。咸以翔精誠所致焉。
蕭介,字茂鏡,蘭陵人也。祖思話,宋開府儀同三司、尚書仆射。父惠茜,齊左平易近尚書。介少穎悟,有器識,博涉經史,兼善屬文。齊永元末,釋褐著作佐郎。天監六年,除太子舍人。八年,遷尚書金部郎。十二年,轉主客郎。出為吳令,甚著聲績。湘東王聞介名,思共游處,表請之。通俗三年,乃以介為湘東王諮議參軍。年夜通二年,除給事黃門侍郎。年夜同二年,武陵王為揚州刺史,以介為府長史,在職潔白,為朝廷所稱。高祖謂何敬容曰:”蕭介甚貧,可處以一郡。”敬容未對,高祖曰:”始興郡頃無良守,嶺上平易近頗不安,可以介為之。”由是出為始興太守。介至任,宣布威德,境內肅清。七年,征為少府卿,尋加散騎常侍。會侍中闕,選司舉王筠等四人,并不稱旨,高祖曰:”我門中久無此職,宜用蕭介為之。”介博物強識,應對擺佈,多所匡正,高祖甚包養網重之。遷都官尚書,每軍國年夜事,必先詢訪于介焉。高祖謂朱異曰:”端右之材也。”中年夜同二年,辭疾致事,高祖優詔不許。終不願起,乃遣謁者仆射包養網魏祥就包養拜光祿年夜夫。
太清中,侯景于渦陽敗走,進壽陽。高祖敕防主韋默納之,介聞而上表諫曰:
臣抱患私門,竊聞侯景以渦陽敗績,只馬歸命,陛下不悔前禍,復敕容納。臣聞兇人之性不移,全國之惡一也。昔呂布殺丁原以事董卓,終誅董而為賊;劉牢反王恭以歸晉,還背晉以構妖。何者?野心勃勃,終無馴狎之性;養虎之喻,必見饑噬之禍。侯景獸心之種,鳴鏑之類。以兇狡之才,荷高歡翼長之遇,位忝臺司,任居方伯;但是高歡墳土未干,即還反噬。逆力不逮,乃復逃逝包養世關西;宇文不容,故復投身于我。陛下前者所以不逆細流,正欲以屬國降胡以討匈奴,冀獲一戰之效耳。今既亡師掉地,直是境上之匹夫。陛下愛匹夫而棄與國之好,臣竊不取也。若國家猶待其更鳴之晨,歲暮之效,臣竊惟侯景必非歲暮之臣。棄鄉國如脫屣,背君親如遺芥,豈知遠慕圣德,為江淮之純臣!事跡顯然,無可致惑。一隅尚其這般,觸類何可具陳?
臣朽老疾侵,不應輒干朝政。但楚囊將逝世,有城郢之忠;衛魚臨亡,亦有尸諫之節。臣忝為宗室遺包養網價格老,敢忘劉向之心?伏愿天慈,少思危苦包養之語。
高祖省表嘆息,卒不克不及用。
介性高簡,少交游,惟與族兄琛、從兄眎素及洽、從弟淑等文酒賞會,時人以比謝氏烏衣之游。初,高祖招延后進二十余人,置酒賦詩。臧盾以詩不成,罰酒一斗,盾飲盡,顏色包養網價格不變,談笑自如;介染翰便成,文無加包養網價格點。高祖兩美之曰:”臧盾之飲,蕭介之文,即席之美也。”年七十三,卒于家。
第三子允,初以兼散騎常侍聘魏,還為太子中庶子,后至光祿年夜夫。
洽,字宏稱,介從父兄也。父惠基,齊吏部尚書,有重名宿世。洽幼敏寤,年七歲包養,誦《楚辭》略上口。及長,好學博涉,亦善屬文。齊永明中,為國子生,舉明經。起身著作佐郎,遷西中郎外兵參軍。天監初,為前軍鄱陽王主簿、尚書囗部郎,遷太子中舍人。出為南徐州治中,既近畿重鎮,史數千人,前后居之者皆致巨富。洽為之,清身率職,饋遺一無所受,老婆難免饑冷。還除司空從事中郎,為建安內史,坐事免。久之,起為護軍長史、北中郎諮議參軍,遷太府卿、司徒臨川王司馬。通俗初,拜員外散騎常侍,兼御史中丞,以公務免。頃之,為通直散騎常侍。洽少有才情,高祖令制同泰、年夜愛敬二寺剎下銘,其文甚美。二年,遷散騎常侍。出為招遠將軍、臨海太守。為政清平,不尚威猛,風俗便之。還拜司徒左長史,又敕撰《當涂堰碑》,辭亦贍麗。六年,卒官,時年五十五。有詔出舉哀,賻錢二萬,布五十匹。集二十卷,行于世。
褚球,字仲寶,河南陽翟人。高祖叔度,宋征虜將軍、雍州刺史;祖曖,太宰外兵參軍;父繢,太子舍人;并尚宋公主。球少孤貧,篤志好學,有才情。宋建平王景素,元徽中誅滅,惟有一女得存。其故吏何昌珝、王思遠聞球清立,以此女妻之,因為之延譽。仕齊,起身征虜行參軍,俄署法曹,遷右軍曲江公主簿。出為溧陽令,在縣潔白,資公俸罷了。除平西主簿。
包養網天監初,遷太子洗馬、散騎侍郎,兼中書通事舍人。出為建康令,母憂往職,以本官起之,固辭不拜。服闋,除北中郎諮議參軍,俄遷中書郎,復兼中書通事舍人。除云騎將軍,累兼廷尉、光祿卿,舍人如故。遷御史中丞。球性公強,無所屈撓,在憲司甚稱職。通俗四年,出為北中郎長史、南蘭陵太守;進為通直散騎常侍,領羽林監。七年,遷太府卿,頃之,遷都官尚書。中年夜同中,出為仁威臨川王長史、江夏太守,以疾不赴職。改授光祿年夜夫,未拜,復為太府卿,領步卒校尉。俄遷通直散騎常包養侍、秘書監,領著作。遷司徒左長史,常侍、著作如故。自魏孫禮、晉荀組以后,臺佐加貂,始有球也。尋出為貞威將軍輕車河東王長史包養、南蘭陵太守;進為散騎常侍,領步卒。尋表致仕,詔不許。俄復拜光祿年夜夫,加給事中。卒官,時年七十。
劉孺,字孝稚,彭城安上里人也。祖勔,宋司空忠昭公。父悛,齊太常敬子。孺幼聰敏,七歲能屬文。年十四,居父喪,毀瘠骨立,宗黨咸異之。服闋,叔父瑱為義興郡,攜以之官,包養網常置坐側,謂賓客曰:”此兒吾家之明珠也。”既長,美風采,性通和,雖家人不見其喜慍。本州召迎主簿。起身中軍法曹行參軍。時鎮軍沈約聞其名,引為主簿,常與游宴賦詩,年夜為約所嗟賞。累遷太子舍人、中軍臨川王主簿、太子洗馬、尚書殿中郎。出為太末令,在縣有清績。還除晉安王友,轉太子中舍人。
孺少好文章,性又敏速,嘗于御坐為《李賦》,受詔便成,文不加點,高祖甚稱賞之。后侍宴壽光殿,詔群臣賦詩,時孺與張率并醉,未及成,高祖取孺手板題戲之曰:”張率東南美,劉孺雒陽才。攬筆便應就,何事久遲回?”其見親愛這般。
轉中書郎,兼中書通事舍人。頃之遷太子家令,余如故。出為宣惠晉安王長史,領丹陽尹丞。遷太子中庶子、尚書吏部郎。出為輕車湘東王長史,領會稽郡丞,公務免。頃之,起為王府記室散騎侍郎,兼光祿卿。累遷少府卿、司徒左長史、御史中丞,號為稱職。年夜通二年,遷散騎常侍。三年,遷左平易近尚書,領步卒校尉。中年夜通四年,出為仁威臨川王長史、江夏太守,加貞威將軍。五年,為寧遠將軍、司徒左長史,未拜,改為都官尚書,領右軍將軍。年夜同五年,守吏部尚書。其年,出為明威將軍、晉陵太守。在郡和理,為吏平易近所稱。七年,進為侍中,領右軍。其年,復為吏部尚書,以母憂往職。居喪未期,以毀卒,時年五十九。謚曰逆子。
包養行情孺少與從兄苞、孝綽齊名。苞早卒,孝綽數坐免黜,位并不高,惟孺貴顯。有文集二十卷。子芻,著作郎,早卒。孺二弟:覽、遵。
覽,字孝智,十六通《老》、《易》。歷官中書郎,以所生母憂,廬于墓。再期,口不嘗鹽酪,冬止著單布。家人患其不勝喪,中夜竊置炭于床下,覽因熱氣得睡,既覺知之,號慟歐血。高祖聞其有至性,數省視之。服闋,除尚書左丞。性聰敏,尚書令史七百人,一見并記名姓。當官清正,無所私。姊夫御史中丞褚湮、從兄吏部郎孝綽,在職頗通贓貨,覽劾奏,并免官。孝綽怨之,嘗謂人曰:”犬嚙行路,覽噬家人。”出為始興內史,治郡尤勵清節。還復為左丞,卒官。
遵,字孝陵。少清雅,有學行,工屬文。起身著作郎、太子舍人,累遷晉安王宣惠、云麾二府記室,甚見賓禮,轉南徐州治中。王后為雍州,復引為安北諮議參軍,帶邔縣令。中年夜通二年,王立為皇太子,仍除中庶子。遵自隨藩及在東宮,以舊恩,偏蒙寵遇,同時莫及。年包養網夜同元年,卒官。皇太子深悼惜之,與遵從兄陽羨令孝儀令曰:
賢從中庶,奄至殞包養逝,痛可言乎!其孝友淳深,立品貞固;內含玉潤,表面瀾清。美譽嘉聲,流于士友;言行相符,終始如一。文史該富,琬琰為心;辭章博贍,玄黃成采。既以鳴謙表性,又以難進自居,未嘗造請公卿,締交榮利。是以新沓莫之舉,社武弗之知。自阮放之官,野王之職,棲遲門下,已逾五載;同寅已陟,后進多升,而怡然清靜,不以少多為念。確爾之志,亦何易得?西河觀寶,東江獨步,書籍所載,必不是過。
吾昔在漢南,連翩書記,及忝朱方,從容坐首。良辰包養美景,清風月夜,鹢船乍動,朱鷺徐鳴,未嘗一日而不追隨,一時而不會遇。酒蘭耳熱,言志賦詩,校覆忠賢,榷揚文史,益者三友,此實其人。及弘道下邑,未申善政,而能使平易近結往思,野多馴雉,此亦威鳳一羽,足以驗其五德。比在春坊,載獲申晤,博看無通賓之務,司成多節文之科。所賴故人,時相媲偶;而此子忽然,實可嗟痛。”惟與惡人”,此為虛說;天之報施,豈若此乎!想卿痛悼之誠,亦當何已。往矣何如,投筆惻愴。
吾昨欲為志銘,并為撰集。吾之劣薄,其生也不克不及揄揚吹歔,使得騁其才用,今者為銘為集,何益既往?故為憐惜之情,不克不及已已耳。
劉潛,字孝儀,秘書監孝綽弟也。幼孤,與兄弟相勵勤學,并工屬文。孝綽常曰”三筆六詩”,三即孝儀,六孝威也。天監五年,舉秀才。起身鎮右始興國法曹行參軍,隨府益州,兼記室。王進為中撫軍,轉主簿,遷尚書殿中郎。敕令制《雍州同等金像碑》,文甚宏麗。晉安王綱出鎮襄陽,引為安北功包養網 花園曹史,以母憂往職。王立為皇太子,孝儀服闋,仍補洗馬,遷中舍人。出為戎昭將軍、陽羨令,甚有稱績,擢為建康令。包養網年夜同三年,遷中書郎,以公務左遷安西諮議參軍,兼散騎常侍。使魏還,復除中書郎。頃之,權兼司徒右長史,又兼寧遠長史、行彭城瑯邪二郡事。累遷尚書左丞,兼御史中丞。在職彈糾無所顧看,當時稱之。十年,出為伏波將軍、臨海太守。是時政網疏闊,蒼生多不遵禁。孝儀下車,宣示條制,勵精綏撫,境內翕然,風俗年夜革。中年夜同元年,進守都官尚書。太清元年,出為明威將軍、豫章內史。二年,侯景寇京邑,孝儀遣子勵帥郡兵三千人,隨前衡州刺史韋粲進援。三年,宮城不守,孝儀為前歷陽太守莊鐵所逼,掉郡。年夜寶元年,病卒,時年六十七。
孝儀為人寬厚,內行尤篤。第二兄孝能早卒,孝儀事寡嫂甚謹,家內巨細,必先諮決。與老婆旦夕供事,未嘗掉禮。世以此稱之。有文集二十卷,行于世。
第五弟孝勝,歷官邵陵國法曹、湘東王安西主簿記室、尚書左丞。出為信義太守,公務免。久之,復為尚書右丞,兼散騎常侍。聘魏還,為安西武陵王紀長史、蜀郡太守。太清中,侯景陷京師,紀僣號于蜀,以孝勝為尚書仆射。承圣中,隨紀出峽口,兵敗,被執下獄。世祖尋宥之,起為司徒右長史。
第六弟孝威,初為安北晉安國法曹,轉主簿,以母憂往職。服闋,除太子洗馬,累遷中舍人、庶子、率更令,并掌管記。年夜同九年,白雀集東宮,孝威上頌,其辭甚美。太清中,遷中庶子,兼通事舍人。及侯景寇亂,孝威于圍城得出,隨司州刺史柳仲禮西上,至安陸,遇疾卒。
第七弟孝先,武陵國法曹、主簿。王遷益州,隨府轉安西記室。承圣中,與兄孝勝俱隨紀軍出峽口,兵敗,至江陵,世祖以為黃門侍郎,遷侍中。兄弟并善五言詩,見重于世。文集值亂,今不具存。
殷蕓,字灌蔬,陳郡長平人。性倜儻,不拘細行。然不妄交游,門無雜客。勵精勤學,博洽群書。幼而廬江何憲見之,深相嘆賞。永明中,為宜都王行參軍。天監初,為西中郎主簿、后軍臨川王記室。七年,遷通直散騎侍郎,兼中書通事舍人。十年,除通直散騎侍郎,兼尚書左丞,又兼中書舍人,遷國子博士、昭明太子侍讀、西中郎豫章王長史,領丹陽尹丞,累遷通直散騎常侍、秘書監、司徒左長史。通俗六年,直東宮學士省。年夜通三年卒,時年五十九。
蕭幾,字德玄,齊曲江公遙欣子也。年十歲,能屬文。早孤,有弟九人,并皆稚小,幾恩愛篤睦,聞于朝野。性溫和,與物無競,清貧自立。好學,善草隸書。湘州刺史楊公則,曲江之故吏也。每見幾,謂人曰:”康公此子,可謂桓靈寶出。”及公則卒,幾為之誄,時年十五,沈約見而奇之,謂其舅蔡撙曰:”昨見賢甥楊平南誄文,不減希逸之作,始驗康公積善之慶。”釋褐著作佐郎、廬陵王文學、尚書殿中郎、太子舍人、掌管記,遷庶子、中書侍郎、尚書左丞。末年,專尚釋教。為新安太守,郡多山川,特其所好,適性游履,遂為之記。卒于官。
子為,字元專,亦有文才。仕至太子舍人,永康令。
史臣曰:王規之徒,俱有名譽,既逢休運,才用各展,美矣。蕭洽《當涂》之制,見偉辭人;劉孝儀兄弟,并以文章顯。正人知梁代之有人焉。
《梁書》 唐·姚思廉
發佈留言